截至6月10日,东莞市共立“涉黄”刑事案件244宗,查处“涉黄”治安案件442宗,抓获犯罪嫌疑人661人、处理违法人员1293人,对涉嫌充当“保护伞”或存在失职失察、渎职问题的43名公职人员进行问责,其中14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6月12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自今年2月东莞“涉黄”违法犯罪活动被媒体曝光以来,不仅让这个被冠以“性都”的城市,再一次地陷入民众舆论的风口浪尖,还让社会公众对当地政府在打击“涉黄”违法犯罪活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强烈吐槽和质疑,更是以鲜有的负面事件考验着当地党委政府的执政水平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
当然,在各大网络媒体和民众舆论的热切关注下,东莞市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有效举措,如对娱乐服务场所“重点严打”、“深挖扩线”和开展“网络清污”行动,对全市娱乐服务场所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滚动式集中清查,并制定出台相关工作政策,建立长效机制,这不仅让社会风气得到明显好转,经济运行更是逐步向好、稳中有升。
毋庸置疑,这些举措都是打击“涉黄”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有力体现,都是当地政府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铁腕整治的力度打击“涉黄”违法犯罪活动的有效实践。不仅全面查处了各种“涉黄”治安案件,更是对涉嫌充当“保护伞”或存在失职失察、渎职问题的43名公职人员进行问责或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从而赢得了民众的肯定和好评。
其实,在民众对当地政府“扫黄”取得阶段性成效的“点赞”之外,他们还关注这些涉嫌充当“保护伞”或存在失职失察、渎职问题的公职人员背后的问题。正如有新闻报道:在不闻不问、纵容默许“涉黄”行为的背后,究竟交织着怎样的利益?到底是谁在为其充当“保护伞”呢?而新华社也曾发表评论文章,批评东莞色情问题屡禁不止,反映有人充当保护伞,负责监管的政府部门难辞其咎。
而此次,在“扫黄”专项行动中,该市虽对涉嫌充当“保护伞”或存在失职失察、渎职问题的43名公职人员进行了问责,其中14人也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但是,其并未向社会公众公布这些被问责的43名公职人员的具体情况,他们又姓啥名谁呢?等等。这着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更是让人更生质疑。
所以,要有效打击“涉黄”违法犯罪活动,遏制“涉黄”现象回潮反弹,不仅要有严格的惩处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更要对“涉黄”行为背后的“保护伞”予以坚决揭露和惩处。特别是在中纪委点名通报机制的逐步形成和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下,更要对违规违纪的公职人员以严惩,绝不姑息、决不护短。否则,难以起到杀鸡儆猴、以儆效尤的震慑实效,更是难以真正消除“涉黄”违法犯罪活动。
来源:http://m.chinanews.com/fz/2014/06-12/6274993.shtml
作者:唐亦瑭